京味儿话剧《坤伶•元年》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圆满成功

来源:大剧院   作者:孙景丽   2024-06-26

2024年6月18日至22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话剧《坤伶•元年》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连续演出五场圆满成功。

作为曾经备受观众好评的京味话剧《大徽班》姊妹篇,此次《坤伶•元年》则继续由编剧姜斯轶执笔创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聚焦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该剧根据民国京剧女演员首度登上北京舞台的故事改编,讲述了出身低微的女京剧演员何玉奎在时代洪流中为了生活和舞台梦想而努力,几经波折,突破险阻,最终在梨园行赢得一席之地,站在了聚光灯之下。

所谓“坤伶”,即旧时女演员,也叫“坤角儿”,而“元年”则代表民国元年,即公元1912年。在辛亥革命前,北京剧坛很保守,旦角一律由男人扮演,不允许女人登台演戏。直至1912年,著名京剧演员俞振庭借改良新剧的东风,邀请外地女伶赴京献艺,这开了女伶在北京剧坛公演的先例。“这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大变革,当年无论京剧界,还是社会各界对于女演员出现在京剧舞台上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与声音‘有伤风化’的反对声一片,但观众们对坤伶的喜爱并未因此减弱。于是更温和的‘男女分班’形式延续下来。《坤伶•元年》描写的就是这个历史背景下京剧坤伶的奋斗故事。”该剧出品人、制作人谢岩介绍说,与之前《大徽班》较为具象的表现当年徽班进京后艰难立足、谋求发展的历史进程相比,此次《坤伶•元年》这部作品在人物角色上更加的“有血有肉”,正因旧社会这种“男女演员不能同台”的封建礼教压迫,也让整个剧情充满着很多矛盾冲突,让很多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更能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鲜为人知的尘封往事。戏剧演员靠他们各自的视角来呈现角色,让这出戏有血有肉,收获了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