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质刻西夏文宿卫牌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的这枚铜质刻西夏文宿卫牌,长7厘米,宽4.2厘米,厚0.3厘米,正面刻西夏文“内宿待命”四个字,背面刻一个双线西夏文,音为“吽”,为牌证番号。整体造型独特,牌的形制为长方铲形,周遍有廓,下端成相连的两个弧形,上部有供悬佩用的方形銎孔。此铜牌为西夏宫廷中通行时所使用的信物。
西夏,是党项羌人于公元11至13世纪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国号大夏,定都兴州(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其势力范围大致在今宁夏北部、甘肃小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先后与两宋、辽、金对峙鼎立,共经十主,历时190年。
西夏文宿卫牌属于腰牌的一种类型。腰牌源于商周时期的“牙璋”,后经过衍生发展,又称“符节”、“符牌”、“牌符”等。在我国古代,作为战争时调兵遣将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通常用金、玉、铜、竹、木等制成,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伪。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符牌”即为“虎符”,是以虎之形状制作的“符牌”,这反映了征战求胜的一种心态。北宋以后,符牌制度日趋完备,不仅用作调兵遣将,而且将其作为严格、系统的识别标志,融入到王朝政权的管理体系之中。之所为“腰牌”,是因为古代朝廷军政臣吏、皇亲国戚及当差行走者一般将其系在腰间以证明身份。西夏腰牌就是西夏政权借鉴中原王朝对符牌的管理和使用方法而遗留下的历史见证。
符牌通常为国家礼仪之所系,各个朝代对其都很重视,西夏王朝也不例外。西夏符牌主要用于宫廷守卫、军事活动及对外使节中,一般由皇帝亲授。西夏建国后,实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符牌作为军队编制的标识物与重要凭证,对其管理相当严格。据西夏法典《西夏天盛律令》记载,朝廷的符牌,均藏于宫中,并派人看护,闲杂人员不得打问和靠近藏符重地,“待命任职人等,不许自专引无职人入于内宫、官家住处、待命者当值、信牌箭置处、局分前内侍住宿处等,不许问示。”授予地方的符牌,登记注册之后,则一般由地方最高长官保管,“诸监军司所属印、符牌、兵符等当记之,当置监军司大人中之官大者处。”地方和畿内诸司签发符牌时,则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非官事不发,《西夏天盛律令》卷十三规定:“诸人非以官事,因私擅自令执符者,派者当绞杀,执符者及行头字者、司吏等判断比派执符罪当减二等。”二是非急事不发,《西夏天盛律令》规定,凡报告敌情,点集兵马,引伴使人,地边畿内有事奏告,唐徕、汉延等大渠水涨,催促草工,传递圣旨等,“除依法派执符以外,事大小有急者,当遣神策使军、强坐骑。”如果在不应派执符的情况下违规选派,大人、边检校、习判、城主、通判、城守等一律徒刑5年,“局分都案、案头、司吏当比之减一等。”符牌管理制度之严格可见一斑。
西夏符牌,是西夏文物的重要遗存类型之一,目前已知出土的西夏符牌总体数量不多,2007年出版的《中国藏西夏文献•金石卷》中收录有20 枚,按照文字内容主要可分为敕燃马牌、守御牌、宿卫牌等几种。其中,敕燃马牌,为圆形,套合式,合盖上镌刻有西夏文“敕燃马牌”四字,意思是“敕令驿马昼夜疾驰”,是西夏王朝传递紧急文书、命令的信牌。守御牌,为圆形,牌上有悬佩銎孔,正面阴刻西夏文“防御待命”四字,背面为佩带者西夏文名,是西夏军营中守御者的信物标志,或是防守军人的名牌。宿卫牌,为铲形,正面多刻有西夏文字“内宿待命”四字,背面多为西夏人名或番号,也有的无字,是宫内宿卫人员身份的证明。
宿卫牌为西夏宫廷内宿司监制和施用。在西夏设置的职司中,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上司、次等司、中等司、下等司、末等司这五个等级,各等级中有各个不同职能的司无数,有大大小小40多个中央机构。而内宿司,则属于次等司序列,仅次于上司(如中书、枢密这两个职司部门)。清代人吴广成著《西夏书事》,对内宿司的职责注释为:“司统制训练藩卫戍守及侍卫扈从诸事”,即职掌宿卫,日值殿廷,扈从车驾。内宿司中设置有职事官,被称为“承旨”。
内宿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宫廷禁卫,二是当值待命。它大致由殿前司、内宿司、阁门司、前宫侍司来负责。内宿司侧重于宫廷安全保卫,其他三司侧重于当值服务。出于皇帝安全方面的考虑,从京师附近乡里签发的宿卫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挑选,诸如自投奔者、汉山主、羌、回鹃使军等,是没有资格“守护于官家住处内宫”,只能守护“官家不住之内宫、库藏及其他处”。至于由内宿承旨、医人、帐门末宿、阁门、前内侍、内侍承旨等组成的御前待命,或为皇帝近侍,或为宿卫首领,更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必须人根鲜洁,并“寻担保只关者注册”方能充任。成为宫内宿卫人员,在宫内行走,宿卫牌就是必不可少的身份证明。
目前,这种铲形宿卫牌所知存世稀少,仅有7 枚,除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这一枚,其他的分别藏于宁夏博物馆、宁夏固原市博物馆、宁夏隆德县文物管理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由此可见,铜质刻西夏文宿卫牌反映了西夏内廷宿卫管理制度,是弥足珍贵的西夏军事严密管理体系的实物资料,也是西夏文物中的重要遗存,对研究西夏历史、文化、宫廷和军事制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育宁等编:《中国藏西夏文献•金石卷》,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 年。
2.杜建录:《西夏的内宿制度》,《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4期。
3.张慧霞:《颇具特色的西夏遗珍——青铜腰牌》,《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11期。
4.刘建丽:《略论党项夏国的军事制度》,《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5.刘伟伟:《〈内宫待命等头项门〉中的职官问题》,《西夏学》(第七辑),2011年10月。
(文/罗吉华 图/张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