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新疆战图

来源:中国民族图书馆   作者:艾合买提   2016-06-17

《(御题)平定新疆战图》又称《平定西域战图》、《乾隆平定西域得胜图》、《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回疆一带得胜图》等,实为同一组战图。确切的官式名称为《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十六咏并图》,是清代宫廷绘画作品之一。乾隆年间清廷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后,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重大事件,乾隆皇帝命令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等御用中外画家,于乾隆二十九年绘制了十六幅《平定西域战图》,生动记录了当时平定西域的历史过程。

新疆古称西域,西汉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将该地纳入汉朝版图,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初,厄鲁特蒙古曾在伊犁地区建立准噶尔政权(1640-1757),并强极一时,历噶尔丹、策妄阿喇布坦、噶尔丹策零各汗,长期与清廷对峙。乾隆十年(1745年)以后,准噶尔政权陷入内乱,乾隆帝抓住有利时机,并于1755年将其一举荡平,统一了新疆地区。1759年清朝又派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把天山南部重新纳入清朝版图,巩固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廷力排众议,11月设置行省,西域始称“西域新疆”或“新疆”。从此,新疆被牢牢控制在祖国版图之内。

这套《平定新疆战图》图集,记述了清廷在乾隆年间平定西域过程中的重要战事,为我们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叶,清廷统一疆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目前,故宫博物院、天一阁、首都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以及法国、德国、日本等都保存有《(御题)平定西域战图》。另有清宫重印本,新增木板刷印的乾隆御题18幅。

中国民族图书馆收藏的《(御题)平定新疆战图》,装在细长木盒内,共有八轴,每轴两幅,共16幅图。每幅图长89厘米,宽50.5厘米。16幅图均为黑白版画,用加厚铜版纸印刷。此套图集是从书店购得,战图上没有任何文字或印章,具体的印刷时间不详(原作创作年代为清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九年)。16幅图具体如下:


图1-凯宴战功诸将士

第一图为《凯宴战功诸将士》,画中描绘的是西苑,紫光阁前搭了一座帐篷,弘历乘坐16人抬的肩舆,缓缓进入宴会场。文武官员及蒙古王公贵族分列两旁跪迎。帐篷两边放置了赏赐的物品,帐篷后面正在准备宴席。画面右上角为隔开中海、北海连接东西的金鳌玉栋桥,远处可见琼岛上的白塔,地域特征非常鲜明。


图2-效劳回部成功诸将士

第二幅图为《效劳回部成功诸将士》,图中画一圆坛,乾隆皇帝在侍卫及文武官员的簇拥下骑马来到凯旋的军营。于圆坛相对,有帐篷数座,周围亦有侍卫站立。坛下文臣武将分列四周,个个笑逐颜开。圆坛两侧乐队跪地吹奏,场面肃穆庄严。


图3-平定回部献俘

第三幅图为《平定回部献俘》,画的是北京紫禁城午门西征将领献俘的场面。乾隆皇帝高坐在午门楼上,文武大臣侍立左右,接受献俘。广场上身挎战刀的武士分立两边,甬道左右乐队高奏凯歌,中间则是西征将领携两排被俘的敌酋向高高在上的皇帝跪拜。


图4-扳大山汗纳款

第四幅图是《扳大山汗纳款》,画面为一座清军营垒,营中遍设帐篷,中央为一大帐,帐中坐主将,其余诸将分列两旁,拔达克山汗的使臣等向帐中跪拜。帐前广场上有清军骑士表演马技。远处还有牧放的马群。


图5-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第五幅图为《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此图中间偏右处画河流一条,清军在河右岸以火炮、火枪轰击对岸之敌人;大队清军列阵于后。叛军在山顶上也以火枪回击,企图阻止渡河的清军。近景处,一支清军从无人设防之处渡河迂回,绕至叛军的背后发起冲锋,打击叛军的侧翼,双方激战正酣。


图6-阿尔楚尔之战

第六幅图为《阿尔楚尔之战》,描绘的是清军合围追杀,敌军一派望风而逃的场景。


图7-霍斯库鲁克之战

第七幅图为《霍斯库鲁克之战》,图中山石林木间,清军骑兵分多路从各个山口出击,少数叛军虽然仍手持火枪,利用地势顽抗,但大部分叛军已经转身逃跑,死伤者坠落马下;左下角画一清军将领,率亲兵卫队,挥鞭指挥。


图8-通古斯鲁克之战

第八幅图为《通古斯鲁克之战》,画面中为一土筑城堡,清军于内据城而守。土城外围有若干小型土堡,清军小股正逐一突击攻打,纵火焚毁,土堡中的人或被清军俘虏,或掉入烈焰之中。


图9-黑水围解

第九幅图为《黑水围解》,画面是在崇山峻岭中的山间黑水旁,坐落着密集的清军营帐。突然,大股叛军奔杀而来,清军陷入了包围之中。为了突出重围,清军将士砍木搭桥,勇渡黑水。同时,以火炮猛烈还击,远方敌兵不断地赶来增援,清军仍然坚持战斗,固守营垒。


图10-忽尔满大捷

第十幅图为《忽尔满大捷》,这幅画面的左边为列队整齐的清军,骑兵弓箭在手,火枪队随后,骆驼驮火炮跟进;画面右侧为叛军,他们人数虽然不少,但已溃散不成队形;少数叛军骑兵还在持矛反扑、,其中有人中箭落马。


图11-乌什酋长献城降

第十一幅图为《乌什酋长献城降》,此幅图中为一圆形营垒,内设有帐篷,戒备森严,旌旗鲜明。清军主将端坐在中央大帐内,回部头领趋前致礼,两旁还有跪拜之人和牛羊牲畜。画面左边有依山而建的小城一座。


图12-罗霍澌之捷

第十二幅图为《罗霍澌之捷》,描绘的是清军与叛匪骑兵大队在马上对杀的场景。在山间较开阔的地带,清军一面迎着敌军的火力,万箭齐发,驰马包围敌军,形成对敌的绝杀之势。
 

图13-鄂垒扎拉图之战

第十三幅图为《鄂垒扎拉图之战》,画面为清军荡平一处叛军的营地。清军杀到,叛军仓惶从倒塌的帐篷中出逃;远处几座叛军的帐篷已被清军占领,另一部分清军又继续向其他帐篷进攻。


图14-格登鄂拉斫营

第十四幅图为《格登鄂拉斫营》,画面的中间部位,是双方撕杀的场面。叛军溃败,混乱不堪。远景中清军的大队人马绕过山后策应包围。


图15-平定伊犁受降

第十五幅图为《平定伊犁受降》,画面为清军马队佩带弓箭从山谷林木中整队进入一片空地,准噶尔部众牧民于两旁跪迎,近景为牵牛、羊、马、骆驼的牧民,最前一排人跪于地,双手高举火枪;另一边跪迎的牧民中有人双手持降表,还有的人双手献哈达,另有一支乐队在吹奏乐曲,情绪甚为欢快。远景中尚有众多蒙古族牧民牵携马匹、骆驼及物品渡河来归。


图16-库陇癸之战

第十六幅图为《库陇癸之战》,画面是一场围歼战。清军从四面包围了敌军营帐,只有少数敌军跪射反击,其余敌军弱水挣扎鼠窜,或被清军挥刀砍杀,余者慌不择路,四处逃亡。


乾隆皇帝为炫耀自己的历史功绩及清军战士的英勇表现,命中外画师绘制西域战图,同时为永传后人将此画制成铜版画,形成今日的西域战图册铜版画。此战图册真实再现了当年清军平定内乱,统一疆土的宏伟场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文/艾合买提 图/公萍)


参考文献

1.张新泰总纂、贺灵主编《西域历史文化大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2.厉声主编《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李德龙《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