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柄包银木鞘阿昌族长刀

来源:民族文化宫   作者:博物馆   2019-02-28

       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两件银柄包银木鞘阿昌族长刀,是阿昌族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件长93厘米、宽4厘米;一件长88厘米、宽4.5厘米。年代为清代。20世纪50年代,征集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

阿昌刀,因主要生产于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而又名户撒刀。阿昌刀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工艺独特,技艺精湛,内涵丰富,极具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它与新疆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刀,甘肃省保安族的保安刀,并称我国三大民族刀具。2006年,阿昌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阿昌刀的历史渊源

阿昌刀,约兴起于明代明军入云南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史料关于阿昌刀的来源: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明朝皇帝派沐英西征云南,在公元1441—1449年间三征麓川。以后,中缅边境战事频繁,整个德宏边关大军云集。由于官军离后方战线太长,为保证兵器供应,明军选择地势隐蔽的户撒地区修理制作兵器,并对户撒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村寨为单位,进行分工生产。从此,云南德宏户撒阿昌族地区成为了保卫滇西边防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的兵工厂户撒阿昌族工匠不断吸收冶铁制作兵器技术,打制刀具的技术益见精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昌刀工艺。民国年间,阿昌刀制作生产兴盛,户撒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刀具输出的兴旺,给户撒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兴旺,出现了五山六寺六会九摆九塔四十七奘的繁华景象。

关于阿昌刀的发展历程:阿昌刀不仅单指刀具,而是泛指诸如兵器、农具、家用刀具等铁制产品。纵观阿昌刀600多年来的制作发展历史,最初生产的品种主要为兵器、马掌和农具。后来开始生产斧头、柴刀、菜刀、背刀和佩刀等。其中的各式背刀和佩刀因钢性好、式样美观大方,深受当地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喜爱,“阿昌刀”由此获得“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的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陇川县户撒地区曾在原有基础上,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过阿昌刀品种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品种也扩大到砍刀、矛头、镰刀、斧头、锄头、犁、耙齿、钉耙、剪刀、马掌、锅铲、铁铲、勺、凿子、锤、破楔、錾子及三脚架、火钳等品种。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手工业作坊开始逐步恢复,铁制品和刀具便逐年以一定规模和速度增长。产品远销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地区,深受本民族和当地汉、傣、景颇、佤、傈僳、藏、白等民族的喜爱。

二、阿昌刀的丰富种类

阿昌刀种类繁多,工艺特别,有长刀(背刀)、小刀(小尖刀)、砍刀、藏刀、宝剑等近百种花色品种,工艺方面长刀(背刀)、小刀和藏刀最为精巧和典型。

长刀也叫“背刀”,分佩带型和实用型两类。佩带型刀或尖头或平头,均配有工艺精致的银制柄、银制鞘,系有红缨背带,刀柄又分平底状和蒜头状两种。背刀的另一种是宽叶齐头,单面鞘,藤篾箍,顶端宽大,呈燕尾形,刀鞘渐宽长,梢部微翘,有制作夸张的特点,背于身上显得格外英武。长刀中大量生产、普遍使用的是黑长刀(长砍刀)。这种刀,刀叶宽厚,外观粗糙,是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具,薅秧时砍埂,开地时砍草、砍树,砍削木制工具、破竹篾等,为西南边疆各族人民所喜爱。刀型分直刀叶和弯刀叶两种,主要用于砍削竹木。长刀中的精品为宝剑和蛇形刀、手杖刀。宝剑古为贡品,难在市场上见到,今为体育健身用品及家庭装饰品。制作工艺从锻造到打磨都格外精细。其刀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刀叶体长约80厘米,柄部最厚处也只有4、5毫米。特殊加工的剑可折,弯如残月,松手即弹直复原。宝剑的外装有银鞘柄和铜、银箍套的木鞘木柄,工艺十分考究,非名师制作不成。这种长剑的前身就是传说中的腰带刀,出门时缠于腰间,遇敌时可放开弹直作战。故有“柔可绕指”的神奇说法。蛇形刀梢部弯曲呈波状,有的顶端开小口,尤如蛇舌行进。手杖刀刀体窄长,木柄弯曲45度,插入棍式壳中,酷似手杖,携带外出一般人不知道是暗器。

另外,花钢也是长刀中的精品。它采用红、白铁皮和青钢混合打制而成,具体为红铁皮一层,白铁皮一层,叠起,然后烧化铁皮的表面让它们粘成一块铁条,刀口背上加青钢,打成刀型后,把它铲白,磨光滑,刀面上就呈现出红、白、青三种颜色,花钢背刀由此得名,花钢背刀刀体美观,刀口锋利,深受滇缅边境各族男子青睐,既是显示英武的装饰品,也是农耕伐木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及周边邻县各民族中使用最广泛的还有阿昌砍刀,有铁柄和木柄之分,农村中家家必备,劳动者人人皆有,上山下田不离左右。此外,还有菜刀、镰刀、家家户户亦不可少。切菜刀除户撒本地区大量使用外,还销往外地。锯齿镰刀是很有特点的,周边广大地区农民特别喜欢使用。

三、阿昌刀的工艺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阿昌刀工艺独特,技艺精湛。阿昌刀具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刀面要正,刀口要平整。刀具的刀壳和刀把多数由楠木加工而成,也有用铜、银打造的。刀壳的纹路图案造型都是以点和线为主,点的大小变化多样,排列疏密有序。刀身多采用坚韧耐劳的弹簧钢板和红钢材质制成。刀身以月亮为原型,其刀头为月牙头。

阿昌刀的制作工具、时间和工序:阿昌刀制作工具有木制风箱铁、泥、石混合做成的火炉,以及铁锤、铁钳、铁枕等。各村寨加工制作阿昌刀的时间大致相同,一般集中在每年的秋、冬两季。阿昌族工匠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即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打刀,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修刀。主要分为八道工序:第一、选料。也叫下料或落料,过去,原料选用云南省保山、腾冲一带出产的钢材,现在多以汽车的废钢板和各地上好钢材为主;第二、制毛坯。即把钢材加温后锤打出毛坯;第三、锻打。对毛坯进行反复加热、锤打锻制,修去多余部分,定出要打制的刀型;第四、粗加工。用粗砂轮磨掉刀型多余部分;第五、开槽修饰。在刀叶上根据需要拉槽,雕刻艺术装饰;第六、淬火。阿昌刀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淬火,淬火的过程往往决定着一把阿昌刀的品质。一把经过淬火的品质良好的阿昌刀,质地精良,锋利耐用,具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第七、精加工。用细砂轮打磨、刨光;第八、配刀把和刀鞘。刀把和刀鞘多用楠木加工而成,有的用铜、银皮包裹,上面雕刻装饰有各种花纹图案,如“猛虎长啸”“东山日出”“飞燕迎春”“十二属相”等。佩刀上还系有红缨背带。匕首的把多用牛角雕刻装饰而成。

阿昌刀纹样图案的种类:阿昌刀纹样图案的种类丰富多样,主要有卷草纹动植物组合纹、几何纹、瑞兽纹及吉祥图案、仿织物纹理图样及建筑图案等。刀叶及刀鞘上都喜欢用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卷草纹饰。而以卷草纹拟态龙、凤、孔雀等组合纹样更是阿昌刀一绝。几何纹,以汉族回纹和景颇族三角形复合几何纹为主。充分说明了汉族和景颇族文化对于阿昌刀装饰图案设计的影响。瑞兽纹样及吉祥图案是在汉族传统瑞兽和吉祥图案的基础上,经过有机的组合和设计形成独特的图案风格。有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百鸟朝凤、鱼跃龙门、日出东方等等图案组合,也有将平面图案立体装饰的手法。

阿昌族人民不仅擅长打刀,也非常爱刀,每家每户有数把阿昌刀,并且至少要有一把长钢刀。它既是显示英武的装饰品,也是农耕伐木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青年男子结婚时,总是要身背长刀,方显得英姿勃勃,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在有些阿昌族地区还流行着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女方家长在选女婿的时候,不仅要看女婿的人品德行,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小伙子会不会打刀。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两件银柄包银木鞘阿昌族长刀,刀叶用上好的钢板制作而成,呈平头状,刻有花草、几何纹图案,刀鞘、刀柄为楠木包银皮,银皮上刻植物、织物、几何、“寿”字花纹,镶景泰蓝图案。其制作精美,年代久远,是阿昌刀之精品。为我们研究阿昌刀的制作历史、传统技艺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撰稿:们发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