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来民族文化宫现场教学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王乐   2020-12-18

12月15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学员共120人来民族文化宫进行现场教学。培训班学员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和“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观看了纪录片《共和国第一宫》。培训班学员还参观了“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江西乐安写生作品展”和“中华民族英雄史诗文献暨书法作品展”。

在“民族瑰宝”展览中,为学员们展示了明永乐皇帝“谕米里哈只”敕谕、金本巴瓶、扎什伦布寺敬献清乾隆皇帝的呈文、“象州磨勘司”铜印、纳西族神路图、鄂尔多斯蒙古族新娘头饰、冷水冲型十二芒铜鼓、官刻汉文大藏经《龙藏》、清代景宁蓝氏祖图,以及一件件精美贵重的官服、鞋帽……这些文物精品,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和互鉴融通,感受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悠久历史,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力量。

在“各族人民心向党”展厅中,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参观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的礼品。贵重的蒙古族包鲨鱼皮马鞍、库尔班大叔写给毛主席的质朴书信、充满生活气息的鄂伦春族桦树皮质生活用品、栩栩如生的湘绣“毛主席骑马图”、构造精巧的彝族银质酒壶、象征领主权力的金伞……这些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珍贵礼品,凝聚着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拳拳之心,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爱戴之情,是各族人民献给党、献给新中国最深情的颂歌,它们跨越了时代,是党心民心交相辉映的世纪见证。

在参观过程中,学员们认真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并且与讲解员交流互动。大家还频频用手机记录下感兴趣的文物,有的还扫描展柜中的二维码,查看更多文物介绍。一位学员表示,这些知识以前在书本中学过,民族政策也有所了解,但是在书本上怎么学,都不如实地来看一看这些在“静静诉说历史”的文物。“我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文物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物品,更是有温度的使者,可以帮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历史。今天的参观收获特别大,我也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这里学习民族文化知识。”这位学员说道。

参观结束之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民族理论和政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深深地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更加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通过实际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王乐 图/张仁明 王乐)


Baidu
map